![](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8nGUevI84qYbvspP5O_Zwydzo0dk5a0uSZdp84Vwn0wE7CAGtC-o8Hr0Rw4z0VGSE0vOUTH1mJXKXYokvY7mzewyOZ75GqBsbzVphVtqQ1EAM3BA98n-FClXz2q1EwxQ8OEKSsZkvCMA/s320/P1050117.jpg)
台灣很小,去哪裡距離都不能算遠,跑了那麼多國家,不一樣的國家民俗風情也確實因為地理關係多有差異,在宜蘭和台北的距離不能算很遠,以前坐火車2小時多就到,現在有高速公路雪山隧道更加快速方便,實際距離不遠,但是民俗風情、環境價值觀相差卻頗遠。
對於台北的印象大家都大概了解,不管是不是生活在那,各種資源、工作、訊息、媒體、連絡、發展、提案..... 總是台北大都市多,台北人口也多,或許一堆的「多」讓他們見怪不怪,也習慣不知不覺中接受許多新東西、新觀念,.....
比起來宜蘭要算是鄉下地方嗎? 要用什麼標準? 保守的保守的要命,放的開讓人驚訝的也有,不知道要說極端還是變態 ?
有些人出國了,價值觀會變不一樣,個人水準也不一樣了,
或者說不在自己的生活活動範圍時,往往會顯露出另一面價值觀和水準,
這要說是莫名奇妙的自然還是入境隨俗?
到了心中認為水準低於我們台灣的~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買東西,很多人忍不住就是要殺價,
(有些客人也會詢問我到了那些國家殺價要從幾折起) ,
究竟殺價是為了什麼確實原因,很多人自己也很難說清楚....
而商家也知道觀光客也許一輩子就來這麼一次,來了就走了,
加上觀光客也喜歡殺價的原因,為了要賺錢當然要先抬高價錢,
就算照原本當地人的價錢賣時觀光客還是一樣會殺價,導致~這時不賺他們錢哪時才賺的惡性循環。
觀光目的地換到心中認為水準高於我們台灣的歐美國家,殺價的"氣魄" 頓時萎縮,入境隨俗的配合當地水準而閉嘴乖乖付錢。
這要怪誰?? 是誰現在也很難改變現狀了.....
台灣面積不算大,而在自己生活的區域裡,別的縣鄉鎮來的鄉親用出國殺價方式,來對待自己同胞的也大有人在,不知道是無知不食人間煙火? 還是臉皮厚自以為是能柪就柪?
看是折扣還是贈品都好,理由全推給一個 "起摸雞" Be Happy!!。
殺價不是為了殺高興?
也或許在你殺價只是為了殺高興?
買東西的需要和殺價的考量是出於客觀理智還是習慣?
這些人性殺價價值觀在不一樣的地方有不一樣的標準,其範圍彈性似乎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異曲同工之狡猾。
人客啊,人是互相的,合理殺價前將心比心,尊重自己,買賣接受到好訊息互動,自然會循成合理的良性交易;商家啊,賺錢憑良心,職業有道德,供需互相助益,好服務關心自然會有延續發展的機會發生。花錢的不應是大爺,收錢的也不應是奴才。
有飾外出2008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