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電影看印度~ 同名之人 The Namesake


電影看印度~ 同名之人 The Namesake
同一個劇本,有小說和電影兩種表達方式 ....
藍字部份資料擷取自網路

名電影改編自小說

"同名之人 The Name Sake"
作者:
鍾芭.拉希莉譯者:彭玲嫻社別:天培

果戈是印裔美籍移民的第二代。

這是一個關於果戈的故事。
和那個著名的俄國小說果戈有很大的關係,但卻不是在說他的 故事。
然而,故事的主角的確叫做果戈,而這就是故事的萬惡之首。
那名印度男子在那場火車意外中幾乎喪生,就像他的許多同胞一 樣,不過,在千鈞一髮的那一刻,他手中翻動的果戈救了他。

就在救生隊打算放棄回頭時,被壓在車廂下無力出聲求救的他,眼睜睜地 看著救生隊即將轉頭離去……這時,一陣風吹動跌落在他手邊的果戈小說,那是他在意外發生時正在閱讀的書。

書頁翻動的聲音引起救 生人員的注意,也同時看到了他。
所以,他相信,是果戈救了他一命。

鬼門關前走一遭之後,他對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他決定赴美求學,甚至最後在異國落腳。

當他的兒子在美國出生時,他們為了取 名字費盡工夫,幾番信件往返,希望由故鄉的長輩為兒子命名,然而 ,陰錯陽差的,命名的信始終石沈大海。

不得已之下,他想到了果戈,於是他為兒子取名為果戈。

而故事的正題也由這裡開始……

在一次火車出軌意外中,果戈的父親因為手中翻動的果戈小說書頁而得救,決定以此俄國小說家之名為兒子命名;名字困擾果戈將近大半生,直到他下定決心改名。

他在火車上邂逅了第一個女友,之後也長久交往了一個活潑大方的對象,但他的印裔身分,卻讓他們的相處卻像是行進在不同軌道上,背道而馳。

最後他娶了跟他同是印裔的第二代移民女孩,本以為相同的文化背景,會使得一切的反叛與不安暫歇,卻又在火車上乍然聽聞妻子的秘密……搖搖晃晃的火車,牽繫著他掙扎的人生,一路行進。http://www.chiuko.com.tw/book.php?book=detail&bookID=1682

這是一個關於文化對話的故事,作者鍾芭.拉希莉(Jhumpa Lahiri)本身就是印裔美籍的作家。

故事主角果戈里,身為印 度移民的第二代,文化衝擊和親子溝通的問題在他身上糾結成理不清 的頭緒。
故事其實冗長了些,鋪敘得有些沈悶,然而,關於故鄉和他鄉之 間的對話,卻始終是故事的唯一主題。

一個印度美籍的男孩,卻取了 一個俄國的名字,關於名字的意義,關於母國文化的呼喚,關於生長 環境的差異,關於離家和回家的拉扯之間,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一個 人生活在這個世上應該謹守的本分?http://www.anobii.com/books/00c9da79173d8b9f8c/

影是另一種解釋方式,姑且不說文字與電影哪種比較好,因為文字和畫面本來就是不一樣的傳達方式、意境味道也略不同。先看哪個都可能會有先入為主的意識,尤其是先看了書再來看電影往往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看書時想像空間也許比電影還生動浩大,看電影不受自己節奏控制被帶領進入,看書能夠細細感受滿足精神心靈,看電影能直接滿足耳朵眼睛,各有利弊,兩種都好,不管文字或電影哪個在先,用新鮮的觀感給另一種表現方式公平的機會,會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同名之人The Namesake
發行日期:2007-08
類  型:
溫馨/家庭
導  演:Mira Nair
演  員:Irfan Khan、Kal Penn、Tabu
發行公司:得利

對印度夫妻阿索克和艾席瑪在七○年代移民美國,來到了沒有家人朋友援助的陌生國度後,他們辛苦的適應並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然而阿索克卻對美國的風俗文化難以適應,阿索克就以對自己意義深遠的小說作家果戈來為在美國出生的長子命名。

但這特殊的名字卻困擾了在美國生活成長的果戈,於是長大後的果戈擅自將名字改為通俗的美國名尼克,好讓自己不再變成笑柄,改名後的果戈在建築界漸漸闖出名號,也交往了一個金髮女友,但這也讓果戈的想法、生活和家人更加漸行漸遠,衝突及誤解讓果戈急欲逃離這個家。

印度電影另一風貌提到與印度相關的電影,珠光寶氣、歌舞花俏的俗豔寶萊塢大概是人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然而描述印度移民在美國落地生根的《同名之人》卻以內斂恬淡的溫馨小品風格顛覆了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也讓這部由印美共同出資、至少一半場景發生在印度的異鄉電影難得地在美國雙雙開出口碑與票房的優異成績。

不僅美國票房突破一千萬美金大關,IMDB與爛蕃茄網站也紛紛給予本片7.8分與85%的出色評價。

片中的編導班底多半都是印度出生、或具印度裔背景,也曾經歷過如電影角色一般的文化煎熬,好比執導過《浮華新世界》的本片導演米拉奈兒便是印度出生、美國長大,同時體驗過兩種迥異的文化風貌。

而曾贏得普立茲獎的原書作者鍾芭拉希莉雖在美國羅德島長大,但自幼便在母親諄諄教導下沐浴於印度傳統文化習俗,而她的小說作品也多半著墨在印裔美國人處於文化衝突下的生活。乃至於飾演長子的年輕演員卡爾佩恩當初便是為了爭取更多試鏡機會,於是在經紀人勸告下把原來異國風味十足的本名Kalpen Modi一拆為二,才成了現在的藝名Kal Penn,極為類似的境遇讓他對劇中角色因奇特名字而受限制的煩惱得以感同身受。
(節錄自LOOK電影雜誌2007年八月號) 更新日期:2007-08-16http://tw.movie.yahoo.com/dvd_info.html/id=1457

人的根應該在哪裡? 哪個價值觀是值得追求和遵守? 什麼是重要的? 哪種複雜或簡單的傳統是必須延續下去的美德? 哪種精神是不會被時代忘記的文化? 看完會有你自己的答案,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待心安理得,偶或往往,還來不及思考,短暫的一生很快就過去了。


有飾外出200807 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