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用傘至少超過了三千年以上。從那開始,傘流傳到印度,波斯和埃及。
印度手工繡傘,或者應該說"手工傘專賣店",展示的方式很簡單,打開傘放著,撐開傘掛著,上面一針一線跟印度其他手工製品一樣,獨一無二。
傘店遠看美,多是些華麗色彩閃亮大膽的花色,這裡不會有什麼 "低調 "。近看美,是另一種人味道的手感美。
真的下雨的時候,在街上沒見到有人拿這樣的手工傘,看到的多還是我們一般常見的尼龍布傘,像在印尼路上看見一些有華麗亮布加流蘇,三層、四層或更多層的傘,也是類似的情形,多不是下雨時用的遮雨傘,但都美的吸引人,以致想要衝動擁有,結果帶回來,遇上些中國迷信風俗的說傘不好,音同「散」,沒事不要買傘,傘不能隨便打開,傘不要在室內開......。
傘不開,傘便失去傘的意義,不管是不是遮雨....

即便如此,印度手工繡花布傘除了裝飾好看外,在心靈價值面~ 也盡量說服自己,這可能會是某種莫名無價的引導開端。
生命裡還總是需要一些"沒有用"的東西來安撫,是另一種"有用"。
在英國、荷蘭的多雨氣候,傘的使用率頗高。
在古時候,希臘和羅馬,男人不用傘,認為傘是女人用的東西。
當西班牙探險家到達墨西哥時,看到阿茲特克族的國王們有傘;英國探險家們在北美洲的東岸也看到美國土著的王子們帶著傘。
在非洲或其它仍就存有王族傳統習俗的國家,傘並不是平凡的日用品,傘是王族、達官或是貴人的象徵。從古至今傘仍擁有這種"宣示"作用,王族或是重要人物走路時後面就有人拿著傘和扇。
傘其實是日常易見的物品,讓人免於日曬雨淋,甚至彰顯個人身分、品味或特質,部分的傘可依需要調整便於收藏攜帶,各種花色不同需要的大傘、摺疊傘、自動收縮的、貴的、便宜的....各式各樣的傘,今天傘是人人可用,且家裡都會是好幾把,甚至混雜了外面不知名的愛心傘。
下次帶傘出門的時候,想想許多世代以來只有尊貴的皇族達官顯要、紳士與淑女才配使用它們。
今天拿傘,說不定會回想起上輩子自己是國王或皇后被人撐傘的滋味呢。
有飾外出2008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